壹、 緣起
十多年前,身心障礙福利服務著重在如何提供符合年輕障礙者與壯年家長的照顧需求,關注障礙者的早療、就學、訓練與就業;十多年後的今天,障礙者平均餘命延長,在原有就養、就學、就業服務的關注之外,必須更進一步思考如何協助障礙者面對老化帶來的生理與心理變化。
一、 心智障礙者老化議題:失智症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2年發佈失智症報告,指出2010年共有770萬名新診斷的失智症患者,相當於每4秒鐘就有一位新的失智症患者。心智障礙者,尤其是唐氏症者為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族群,研究指出唐氏症者容易伴有早發性失智症,且60歲以上的唐氏症者約有50-70%患有失智症。失智症並非正常老化的現象,而是一種疾病。罹患失智症者不僅是記憶力減退,也容易出現譫妄、幻覺、步態和平衡困難、晚發性癲癇、睡眠障礙、性格改變等問題,甚至可能產生攻擊行為和情緒沮喪等表現。
失智症的早期徵狀是非常細微的,且許多心智障礙者受其長期認知障礙以及不易區分老化的特性,常使得照顧者忽略了心智障礙者可能罹患失智症的重要警訊,甚至可能無法辨識失智症的發生。因此,如何讓照顧者識別心智障礙者罹患失智症可能產生的徵狀,認識智能障礙者的失智症篩檢和診斷資源,並且提供適切的居住和照顧服務,成為身心障礙福利服務的重要議題與挑戰。
二、 心智障礙者老化議題:生死教育
隨著平均餘命的增加,愈來愈多的心智障礙者將可能面臨父母、手足等最親近之人的逝世,然而心智障礙者常因為認知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受限,容易被忽略其對生離死別的感受。有研究指出,心智障礙者較一般人對死亡有著更多的恐懼,然而心智障礙者卻很有少有機會去學習和認識死亡,除了受限於心智障礙者的認知能力外,照顧者擔心障礙者恐懼,為了保護障礙者而逃避與障礙者談論死亡議題,才是造成心智障礙者對死亡概念認識不足的主要原因。
對於死亡的不瞭解,可能意味著心智障礙者直到自身都將面臨死亡時,仍無法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以至於無法與至親告別;而在面對至親逝世,對於死亡不瞭解的心智障礙者,可能會因為這種模糊不確定的失去,讓自己處於長期和強烈的悲傷之中。雖然人們可能出於善意而刻意迴避心智障礙者對死亡的認識,但這也相對地剝奪了心智障礙者悲傷的權利,甚至造成心智障礙者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如何支持家長、工作人員等照顧者和心智障礙者談論死亡議題,亦是身心障礙福利服務所需面臨的課題。
貳、 辦理時間與地點
一、 時間:105年9月1日(四)~9月2日(五)
二、 地點:高雄翰品酒店浩瀚廳(5F)
參、 參加對象
一、 長期照護機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社會工作、醫療衛生等相關領域工作人員。
二、 家有身心障礙之父母或主要照顧者。
三、 各級學校特教班教師及服務人員。
四、 身心障礙者醫療與照顧服務具熱誠之社會人士。
五、 特殊教育、社會工作、醫療衛生、長期照護等相關科系學生。
肆、 報名費用
一般人士:一天500元,兩天800元。
學生:一天300元,兩天600元。
其他相關詳情請參閱研討會網站:http://www.c-are-us.org.tw/2016MTCPD/index.html